【具体表现】起草涉密文件时,过程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等含有涉密信息,但未在相应稿件左上角标注密级标志。
【案例】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某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刊登1份未标注密级但内容敏感的文件,涉嫌泄密。经鉴定,该文件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经查,该市信访局综合科科长张某依据该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某机密级文件有关内容起草了该文件,但未按规定标注密级。负责审核的秘书科科长王某审核不严,导致该文件被作为非涉密文件发布到网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张某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王某行政记过处分。
【正确操作方法】处理涉密文件时,承办人应在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并根据文稿内容初步判断是否该确定为国家秘密,需要确定的,应标注密级标志,待成稿后报定密责任人审核定密,并按审核意见标注密级做好保密管理。
二、未严格履行定密程序
【具体表现】确定国家秘密时未履行定密手续。
【案例】某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某市直单位检查时发现,该单位一年产生几十份涉密文件,但只有一台涉密计算机。进一步检查发现,该单位所有人员在承办文件时,都不按定密程序操作,不对照国家秘密事项范围一览表,将承办的事项“对号入座”,这一违规行为直接导致部分人员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事件发生后,8名当事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
【正确操作方法】原始定密时,应当由承办人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定密具体意见;派生定密时,应当由承办人依据原始秘密文件提出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定密具体意见,再由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三、密级标志使用不当
【具体表现】使用“秘密★”“秘密★11年”等不规范标志,或在非涉密文件资料做出密级标志。
【案例】一日,某保密检查组对某市政府办公室文印室开展例行检查,检查人员发现其中一台互联网计算机存储1份标有“秘密”字样的文件。经查,该文件系政府办综合科干部赵某起草,赵某认为内容比较重要,就给文件标上“秘密”,该政府办定密责任人李某在对该文件进行定密审核时,未认真把关,就签批同意印发。对赵某定密审核不严、李某擅自对非密文件定密的行为,检查组给予了严肃批评,并交由该单位作出相应处理。
【正确操作方法】国家秘密完整标志方法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密级★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故“秘密★11年”的标志方法是错误的),非涉密文件资料禁止做出“秘密”“机密”等密级标志。
四、汇编涉密文件资料的密级标注不当
【具体表现】汇编涉密文件资料时,未在封面左上角标注相应密级或密级标注不当。
【案例】2003年7月,某省直单位决定将国家及省市出台的相关工作文件资料进行汇编,供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使用。办公室工作人员金某收集、整理了包括数十份涉密文件在内的文件资料,并录入形成电子稿,但未按照涉密文件的最高密级定密。后书稿交由某出版社,出版社亦未作严格审查,并在未告知该省直单位的情况下,将该书交由某电子图书发行公司制作成电子版图书,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正确操作方法】汇编涉密文件资料时,应当在首页按照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的文件资料做出密级标志,并按同等密级进行保密管理。
五、涉密电子文档缺少密级标志
【具体表现】发送涉密电子文档时,正文和附件为两个单独文档,但只在正文标注密级标志,附件含有涉密信息但未标注密级标志。
【案例】2015年1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市安监局网站刊登两份机密级国家秘密。经查,2010年12月31日下午,该安监局收到2份通知,各带1份机密级附件。由于当时相关单位已放假,书面转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该局安全生产预警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李某按照局长王某批示要求,安排中心技术科副科长祁某通过网站转发文件。祁某仅核实通知未标注密级,未核对附件是否涉密,直接将通知刊登在网站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正确操作方法】发送涉密电子文档时,如正文和附件为两个单独文档,当附件含有涉密信息时,应当标注相应密级标志。
六、随意变更密级或期限
【具体表现】派生定密过程中,擅自变更文件密级或期限,如原文件为机密★10年,派生定密变为秘密★10年或机密★5年。
【案例】2015年6月29日,某省委有关部门向所辖地市下发1份机密级文件。某市委部门副主任尹某收到文件后,拟制1份通知并转发上述文件。尹某认为该文件执行范围仅在本市,较之省委文件影响力弱,因此擅自降密,将通知与转发的文件定为秘密级。该市下属某县委收到该“秘密级”通知后,拟制了贯彻该专项工作的通知,但未按规定定密。该县卫生局收到该未标密通知后,于8月21日将该文件扫描后上传局网站,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正确操作方法】派生定密文件的密级应与原始秘密文件的密级和期限保持一致。
【具体表现】擅自省略、删除、遮挡、隐去密级标志。
【案例】2014年1月,某县委防范办工作人员丁某在转发上级下发的2份机密级文件过程中,未按规定定密,并擅自将文件密级遮住,发至各乡镇。某乡镇工作人员将该文件主要内容整理后,上传至互联网,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丁某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其他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正确操作方法】严禁擅自省略、删除、遮挡、隐去涉密载体上的密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