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宣传教育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时刻警惕身边的“暗战” ——从一起军工间谍案谈起

发布日期: 2015年04月27日

文/郑成文


 

    前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一起军工间谍案。某军工企业员工于某被境外情报机构收买,出卖了某重要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给国家安全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


    于某只是办公室一名普通的打字员,虽然职位不高,但身处上传下达的信息交会点,被收买后,该单位经营多年的安全保密防线瞬间崩塌。


    于某受过多年保密教育,深知窃取、贩卖国家机密国法难容,却为何经不起眼前一点利益诱惑铤而走险?他用境外组织提供的高端扫描仪替换办公室原有的扫描仪,并长期扫描涉密文件,为何无人知晓、无人问津?案例背后的问题引人深思。


    大数据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但与此同时,每人每天的行踪和生活记录、社交关系都可以被相应的技术手段获悉,从几条零散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每个人的工作场所、家庭住址、职业特点,甚至亲人圈、朋友圈及生活规律,等等。对于涉密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隐患更为明显,需要时刻警惕发生在身边的“暗战”。敌特人员往往会千方百计获取目标人员个人信息,据此量身打造陷阱,通过各种途径设下诱饵,伺机对目标人员进行拉拢、收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处于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一旦被拉下水,再牢固的保密堤坝也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土崩瓦解。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一、  落实制度应与坚定信仰相统一


    工作中我们有很多保密规定和制度,例如,严禁在手机中和公共场所提及涉密工作内容,严禁把涉密资料带回家,严禁将工作上的事情告诉家人,严禁私自复制和处理涉密文件资料,严禁把涉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严禁把手机和数码相机连接涉密计算机,严禁把涉密计算机送到非指定机构检修,严禁通过普通快递寄送涉密资料,等等。我们还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例如,集中文印、保密教育、保密检查、保密考试、严格控制知密范围,等等。事实上,这些保密制度和措施仅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失泄密,就像门锁只能防君子,未必能防住故意破门而入者。


    靠什么才能管住故意泄密呢?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


    对比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各种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一个字都不会透漏,于某则因为眼前一点利益就出卖机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丧失了信仰,沦为金钱的奴隶。一个人失去信仰,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不可能经得起诱惑。信仰是一个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基础,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只有信仰才能管住人的灵魂和欲望,而不是单纯靠法规和制度。有信仰的人幸福感更强,生活方式更健康,尤其在困苦和艰难时期,心态会更加积极。对于没有信仰的人而言,法规和制度就像是“橡皮泥”和“稻草人”。大数据时代,涉密人员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只有坚定信仰,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忠诚卫士,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二、  刚性监督应与人性关怀相统一


    此案暴露出于某所在单位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一方面缺少刚性监督;另一方面缺少人性关怀。刚性监督就是严格落实制度,讲原则不讲情面的监督。境外组织提供的高端扫描仪能够堂而皇之地长期替代办公室原有扫描仪,试问,刚性监督在哪里?保密制度落实了吗?保密检查进行了吗?


    然而,只有刚性监督还远远不够。于某所在单位把员工的岗位分为三六九等,使得于某与级别、年龄相当的同事在收入上形成了较大落差,加上购房的经济压力,于某便上互联网寻求第二职业,结果掉进敌人的陷阱。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通过经济杠杆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涉密人员。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越是看上去处于边缘层次的人越容易被敌人拉下水。保密战线上的每一名员工都是重要的,不应当人为设置不平等。此外,境外组织提供的扫描仪长期无人问津,是否也反映了该单位同事之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


    党性并不排斥人性,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事务多、压力大,涉密单位更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大家,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就是关怀,集体的温暖一定要照顾到每一个人。人性关怀就像是雪中送炭一样,在关键时刻给同志们必要的提醒、指导、支持和帮助,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三、  管理自身应与管理亲属相统一


    毫无疑问,机关的每一名涉密人员都要把自己管理好,与此同时,也要管理好身边的亲属。案例背后,于某变节的道路上,妻子对其工作的不理解和抱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对亲属的思想问题及时疏通开导,帮助亲属认清大局,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单位应将员工的亲属纳入保密教育的对象,定期组织保密宣教活动或家访,便于涉密人员的亲属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形势的严峻性、泄密后果的危害性。必要时可与亲属所在单位或街道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果断处置。对涉密人员亲属的管理教育是保密工作的难点,需要更多的部门支持,也需要更加灵活的方法和配套的措施。


    大数据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几乎是透明的,涉密人员的亲属也会成为敌人拉拢、收买的对象。所以,加强对亲属的管理,不仅可以巩固“后院”,还可以防止敌人从亲属身上找到突破口,从而巩固“前哨”。


    (摘自《秘书工作》,作者单位为总参谋部某通信训练基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