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宣传教育  
红色故事专栏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专栏

鸿雁传信历艰辛 革命火种得保留 ——上堡整训中的机要通讯故事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8日

90多年前,一位机要前辈怀揣一封关乎部队生存的绝密信件,从这里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只身穿过国民党白区和匪区,为我党换来了急需的弹药枪支、粮食被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后,一路南下,损失惨重。11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部队六百余人,来到崇义上堡,开始了著名的“上堡整训”。通过整顿军纪,进行军事训练,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眼看隆冬即将来临,官兵穿的还是八一起义时的单衣薄裤,发不出粮食薪饷,伤病员缺少药物医治,这些问题,让朱德吃不下,睡不着,成天陷于焦急忧虑之中。此时,朱德意外得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转移到湖南汝城,而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正是他的同班同学和故友。经过慎重考虑和组织批准,朱德决定与范石生合作,并亲笔写下一封信,简要表达了组织独立、政治自主、军事自由的合作原则,要求范石生在武器、弹药和薪饷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

这是一封对朱德和部队来说“救命”的信。上堡距离汝城有90多里,山林茂密、路途险要,沿线处处有国民党靖卫团和特务的盘查,还盘踞着不少土匪山寨,送信人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更为要紧的是,这封信里面的绝密内容,一旦泄露,将有可能暴露驻军位置等重要信息,引来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向范石生寻求合作的希望,将彻底破灭,这对革命初期的部队来说,将是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封“救命”的信,谁去送?怎么送?成了摆在朱德面前的另一个难题,这时,一位跟随部队多年的机要通信员站了出来,毅然接下了这个危险的任务。他向上堡老表借来一套衣服,将信件缝在了衣服内衬里,乔装打扮成去汝城探亲的老表,踏上了送信的路途。这位机要通信员还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土匪拦截,他假装顺从,交出了身上仅有的几块铜板和一小袋干粮,顺利保住了信件。他一路风餐露宿,翻过崇山峻岭,吃尽了苦头,终于来到汝城国民党军队驻地,最终联系上国民党十六军内的共产党组织,在组织的帮助下,将朱德亲笔信交到了范石生的手中。

读完朱德的亲笔信,范石生大为震惊,他震惊于通讯员不顾安危的坚定信念,更被朱德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深深感动。他思考再三,同意了合作的要求,并亲笔写了回信,交由部队中负责机要通信工作的共产党员韦伯萃送回,他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朱德接到回信后,为了部队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存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往汝城与范石生会面,得到了范石生承诺的充足粮饷、被服、药品等资助,随后由陈毅率领的大部队,更领取了六十万发子弹,每个人都把子弹袋装得满满的。至此,朱德、陈毅部队顺利撑过了这一艰难时期,最终上得井冈山,“朱毛”胜利会师,为我党、我军开创一方伟大的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