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宣传教育  
红色故事专栏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专栏

保守党的秘密,高凤英视死如归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07日

1947年1月15日中午,彤云密布,雪花飞舞,一位年轻的革命者被敌人押赴刑场。面对凶残的敌人,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以顽强的毅力用一条腿支撑着伤残的身躯,巍然屹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怒视着敌人。敌人扣动扳机,连开两枪后,革命者竟然未倒下,敌人慌忙又向她猛刺3刀。革命者壮烈牺牲,年仅22岁。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苏中杰出的女民兵英雄高凤英。

高凤英1925年出生于姜堰西边石家埭的一个渔民家庭,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被恶霸地主强行拉去当奶娘,被折磨染病致死,父亲在溱潼街上卖鱼,被日伪军当做共产党密探枪杀。高凤英13岁当童养媳,婆家原指望娶个童养媳为生病的儿子“冲喜”,谁知不久尚在襁褓中的未婚夫就病重夭折了,高凤英成了小寡妇。高凤英成年后,经舅舅介绍,1943年与双堡乡雇农姚长山结婚,婚后因家境艰难,婆婆出门讨饭,丈夫外出拉车,高凤英打短工维持生计,生活依然艰难。

1944年高凤英的家乡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高凤英在党的关怀下,懂得了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由于她爱憎分明,斗争坚决,被大家选为乡妇联主任。在1946年的土改运动中,她带头斗地主、分田地,带领乡亲们开垦湖滩荒地。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姜堰镇,砌碉堡,筑据点,各乡逃亡的反动地主纷纷窜回姜堰,组织还乡团,建立反动政权,向人民群众反攻倒算,气焰十分嚣张。姜北区成了首要“清剿”目标。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区委决定把身体不好的干部和女同志撤到安全地方去,待斗争形势好转后再回来。高凤英找到区委领导,要求参加区队打游击。“树长千年打柴烧,人活百年土里埋。”在向区委领导表达自己参加区队武装的迫切愿望时,高凤英说了这句里下河水乡老百姓的俗语,虽是一句乡俚土语,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比之千古传诵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逊色几何?

高凤英从姜北区游击队长手中接过步枪,成为区队惟一的女队员。高凤英从小在渔船上长大,练就一身好水性。双堡乡地处姜北区最南端,与姜堰据点近在咫尺,与中心区之间隔着一条十字港河,二十几丈宽的大河,高凤英来回都是踩水过河,手里举着的几十斤重的武器弹药,水星子都不沾一点。

张尤庄战斗,高凤英让所有参战游击队员第一次真正领略了她的水上功夫!1946年8月的一天,姜北区委和游击队宿营于张尤庄,三四十个敌人也窜到张尤庄抢粮。区委领导决定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借机打击河对岸的敌人。高凤英冲在队伍最前面,抢先下河,冒着敌人阻击的弹雨,端着枪踩水过河,一边踩水,一边举枪射击,很快便到达对岸。敌人发觉游击队已经过河,慌忙丢下抢的粮食,夺路溃逃。此战有效地保卫了群众的利益免遭损失。

胡家舍遭遇战,再一次考验了高凤英的踩水本领。高凤英所在班6个人在胡家舍执行任务,与几十个敌人遭遇。敌人集中3挺机枪疯狂扫射,将游击队员们逼到一条大河边上。毫无疑问,只要队员们一下水,密集的机枪子弹便倾压而来,河水将在瞬间被鲜血染红!高凤英边射击边说:“你们先走,我掩护”班长急喊:“你一个人不行”高凤英决心已下,说了一声:“不要管我”就利用地形,一边射击,一边沿河岸向东撤,很快便将敌人的火力全部吸引过来。子弹在她身边“嗖嗖”乱飞,溅起漫天尘土!短瞬的目标转移,为战友们赢得了撤退时机。待敌人发觉上当时,战友们已经安全到达彼岸。于是红了眼的敌人便集中所有火力,将高凤英压在河坎上,试图生擒。片刻,还击枪声中止。敌人一涌而上,却不见了一丝人影。原来高凤英此时早已下水,一个“猛子”潜到北岸去了。几次作战下来,领导上已取消了“暂时留她”的意思,每次作战已经少不了高凤英,她也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除了水上功夫,高凤英还有“一绝”:上树。几丈高的大树,她甩掉布鞋,一转眼就到了树顶,浓密的树叶立即将她的身影遮没了。那个时候没什么吃的,但榆树尖儿是一道美味,常人很难够着,但高凤英三下两下就能够上去,经常摘到很多给大伙儿做菜吃。因此,区队侦察员的任务,又有了高凤英一份。加之她是区队惟一的女性,化装侦察更是强项。高凤英曾经化装成讨饭老太婆,多次进入姜堰据点侦察敌情,甚至把宣传品贴到“还乡团”大门上,搅得敌人惊魂不定。

论年龄,高凤英在区队应算是小字辈,刚到队里时,队员们随口喊她“丫头”。几次战斗下来,再没有人叫她“丫头”了,不多久,大概是一名年龄与高凤英相仿的队员开的头,不知不觉地,几乎所有队员都喊起高凤英“大姐”来,其实,高凤英早把游击队战友们视作自己的亲兄弟,每到宿营地,一刻也不肯休息,不是帮炊事班做饭,就是给队员们补衣缝被,区队一百多号人的衣服、被子,她全洗过、补过、缝过。当年一份战地小报曾经这样记述高凤英:“针头线脑式式会,淘米洗菜快如飞。”

1947年1月13日,紫石县团和姜北区队分三路伏击“扫荡”的国民党。14日,部队撤到海安高家垛,遭敌人包围。经过激烈战斗,部队打开一条血路。高凤英在了望敌情时不幸腿部负伤,隐蔽在一位大娘家。先后有两批敌人闯入高凤英藏身的老大娘家进行查问。老大娘一口咬定“这是我家丫头,被流弹打伤的”将敌人应付过去。捱至傍晚,敌人再次搜查,领着叛徒逐个辨认。高凤英在叛徒的指认下,被敌人抓去。

当天夜里,天寒地冻,敌人将她押到一间破祠堂内,反剪双手吊在屋梁上,用皮鞭抽打,高凤英直到昏死过去,也没有喊一声。第二天清晨,敌人把高凤英押到高家垛南边的空地上,捆绑在一棵老榆钱树上,用香烟头烫她的脸,逼她招供,高凤英的面颊上被烫满了紫黑色的水泡。敌人想尽一切办法折磨她,得到的仍然只是高凤英刚强不屈,充满仇恨的目光。高凤英始终没有向敌人吐露党的一点机密。

中午,彤云密布,雪花飘洒下来。凶残的敌人扣动扳机,连开两枪后,高凤英竟然未倒下,敌人慌忙又向她猛刺3刀。高凤英壮烈牺牲,年仅22岁。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社论中写道:“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号召向高凤英和刘胡兰等巾帼英雄学习。同日,延安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发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红色电波响彻中华大地。苏中《江海导报》、华中《新华日报》、山东《大众日报》都对高凤英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1947年秋,新华社记者孙振冒着生命危险到高凤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采访,写成了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女英雄高凤英的故事》,被收入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不屈的斗争》一书。

    时至今日,姜堰、海安一带还流传着“女英雄高凤英”七字唱:“革命英雄高凤英,英勇杀敌为人民。舍身报国求解放,百姓闻之泪雨倾。”


【返回】